2013-05-03╱台灣時報╱第4版╱焦點╱林世英 來論/只要關心鐵定賺(上)---------------------------------------------只要關心鐵定賺民進黨本土教育批判系列之十三 鄭正煜 何信翰 今年一月十一日,在邱志偉立委主導、林佳龍等四位立委協助下,敲定拜會蔣偉寧部長的行程,當時部長室提出見面時間三十分鐘、私下協商、不召開記者會的前提,後因立委一下子到了十一位,社團領袖、學者專家三十七人到場,記者也蜂擁而至,壯大的聲勢,蔣部長當下承諾我方訴求:一、本土教育經費本來從原有的五千萬降至今年的二二五○萬,今年恢復至原有的五千萬。現賺二七五○萬。另外部長也承諾台灣母語教師由現有卅六至七十二小時的研習師資,改為必須通過認證才可以任授台灣母語課程,獲益遠遠大於二七五○萬的金額。 事先,教育部部長室與主約人邱志偉立委敲定拜會時程設下的三個前提,讓我們感受到教育部談話的誠意不無問題。但是由於周清玉前縣長的介入、邀約,到場立委一下子湧入高達十一位(一九九九年向楊朝祥爭取一至九年級台灣母語每週二節時,到場的立委是十二位),加上姚嘉文前院長也到場,從台灣東、西、南、北部趕來的台灣語文系、所學者專家一大群,我們不瞭解是否如蔣部長所說的「從沒有看過教育部一下子來了這麼多立委」,才使蔣部長做了讓步,還是蔣部長個人史丹佛出身的學者型人格特質使他立即做了較合乎情、理的裁示?背後的原因我們無從瞭解,只知道民進黨對本土教育只要付出心力一定會賺。畢竟這是出自教育人性的普世價值、落實於現代世界公民教育的一個基本環節。 四月二日,透過陳亭妃立委的安排舉辦「台灣母語課程是真性課程還是假性課程」的公聽會。許多年來,台灣母語課程一直都是假性課程: 一、是一種「無師資課程」 1、音樂、體育、電腦等專長教師都可以上台灣母語課。 2、台灣母語課每週只有一節,大部份用來配課,如排一節給導師、給主任、給某一位還少一節課的教師。 3、任授台灣母語課教師,主要是參加卅六或七十二小時的母語課程研習,根本不足以勝任教學。 二、缺乏正規的課程設計;教學單元欠缺統整性;適合社區、學齡屬性的教材因教師專業性不足難以做適當選擇。 三、縱有課本,亦無習作。不像數學、自然有不同類型的作業或學習單。 四、除少數縣市、少數學校外,缺乏正規設計的平時或定期成績評量。 五、由於學校行政系統與大部份母語教師對母語課程缺乏嚴肅性的認知,才會出現母語課玩球、上電腦、觀賞不相關的影片、玩華語文的成語接龍等等。教學品質大部份欠佳或極差。 六、由於國中母語課程乃是選修,等同於不修,課程既無未來願景,學校、家長、社會自然均未賦予足夠重視。實際上教育部亦從未給予宏觀性的定位。例如屏東縣麟洛國小學生社區屬性,九十五趴均屬客家子弟,全校客籍教師卻僅只三位,學生的客語境教條件十分薄弱。 此場公聽會,何信翰、丁鳳珍、蔣為文、郭燕霖等八位台灣母語專家輪番上陣;林世嘉立委以台聯黨團召集人身份講了重話,會議主持人陳亭妃立委的話語犀利、決斷明睿,當下國教署長吳清山、副署長當場承諾:一、台灣母語教師規劃每年二十趴的進度任用通過認證教師。二、為保障母語課程教學品質,由國教署成立「台灣母語課程正常化委員會」。陳亭妃立委繼續追蹤,隔天,蔣偉寧部長承諾由國教署提升至教育部層級,成立「本土教育委員會」(名稱暫定)。(上)(作者鄭正煜為教育台灣化聯盟社長、前台灣南社社長/何信翰為教育台灣化聯盟副社長、中山醫大台語系主任)